如何评价普京?他的最大贡献在于让俄罗斯摆脱了附属国家地位

“上个月我去俄罗斯进行智库交流,很多人都问我,你们怎么看我们的普京总统。我说我个人认为普京对俄罗斯恐怕最大的贡献,就是他使俄罗斯摆脱了原来已经降到这种外围的地位,或者西方附属国的地位,使俄罗斯重新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

在7月15日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第26期节目中,节目主讲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从“外围-中心理论”的定义切入,探讨为什么苏联板块抗争失败陷入“外围”,而中国又是为何能一步步摆脱“外围国家”的地位?

以下为节目实录,观察者网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张维为:

大家知道有一个长期困扰整个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大问题,学术界称之为“外围-中心”依附体系。也就是说西方主要国家处于世界的“中心”,广大发展中国家组成了一个“外围”或者叫边缘,那么中心国家可以靠对外围国家的超级剥削而赚得盆满钵满。而外围国家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况,发展不起来。那么这种“依附体系”又被称之为“外围供养中心”这么一种模式。

我觉得中国的和平崛起,它的意义在于很大程度上我们终于突破了这种体系,我称之为“中国突破”。

具体讲就是中国突破了“外围依附中心”这种模式,成为“外围-中心”之外的单独的一极。

在这个格局中,中国即是“外围国家”即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贸易、投资和技术伙伴,同时中国也是“中心国家”,也就是西方国家最大的贸易、投资和技术伙伴。我想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和平崛起对中国对整个世界格局演变的意义。

我们可以先简单的回顾一下所谓的“外围-中心理论”,这个严格讲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产生的一个影响比较大的理论。最早提出这个观点,这个理论代表人物是阿根廷的学者,劳尔·普雷维什。

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曾任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第一任秘书长

他注意到就是二次大战之后,许多亚非拉国家先后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取得了政治独立,但是一直没有能够实现真正的经济独立,没有能够实现现代化或者国富民强。

他认为这个原因就是这个世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中心国家”也就是西方国家,另外是“外围国家”也就发展中国家。其中“中心国家”处于绝对支配的地位,发展中国家属于依附中心的这些国家,受到他们的压迫和剥削,他们只能从事原材料的生产或者初级产品的生产。

后来一位德国学者叫弗兰克,他讲出这么个观点,他说在现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外围国家几乎是不可能发展起来,所以他提出“欠发达”这个概念,英文叫做under-development。他说这个概念实际上它不是一个名词,它是一个动词。也就是说中心国家在现在极不公平的世界秩序中,可以不断的“欠发达”发展中国家,也就是使发展中国家永远处于“欠发达”,处于受剥削不发达的这种附庸的地位。

那么这个理论实际上中国在相当时间内也是认同的。我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的时候,就是中国刚刚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当时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才华横溢的乔冠华在一次联合国的辩论中,他说西方国家现在讲今天这个世界早就是互相依赖了,但是这种依赖关系更像是骑马者和马之间的关系,发达国家是骑在马上的,发展中国家是马,是一种完全不平等的一种互相依赖。

乔冠华(节目视频截图)

今天来看,一个小小的例外,可能就是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我个人觉得这实际上是有一些特殊原因。由于冷战和热战的原因,特别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等,使中心国家,特别是美国,他们需要扶持韩国,扶持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后来由于全球(化)国际分工的发展,像新加坡、香港地区这种超小型的城市经济也承接了中心国家的一部分产业转移。

另外这四小龙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都属于儒家的文化圈,教育相对比较发达,政府比较强势。由于这些因素他们也发展起来。实际上这种情况当时中国领导人也注意到了,但他们实际上还是没有完全摆脱“外围-中心”的格局,而是进入一个后来就是世界体系论的学者沃勒斯坦强调叫做“半外围-中心”格局。他们既享受到中心的某些好处,同时又面临外围的某些困境,而且一不当心就可能重新陷入外围。比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美国引发的金融海啸,都使四小龙蒙受巨大的损失。坦率的讲,很大程程度上是中国的崛起,带动了这些小龙走出了危机。

韩国电影《国家破产之日》海报,讲述了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国家财富如何被洗劫。

另外还要指出一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外围中心体系之外,还有我叫做两个板块,一个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或者叫苏联板块,还有一个就是中国。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当时和苏联分道扬镳了,所以可以叫做中国板块。那么这两个板块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某种意义上整个冷战的过程,或者叫东西方之争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就是西方国家不断企图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把这两个板块,苏联板块,中国板块,拉入“外围-中心”体系,成为外围的一部分,实现西方资本利益的最大化。这两个板块一直在和西方抗争和中心板块抗争,但后来苏联板块的抗争失败陷入了外围,中国成功实现了全面崛起。

那么现在我们来先看一下苏联板块,二次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凭其实力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帮助它的欧洲盟国恢复面临崩溃的这种经济状况,同时也抗衡他们眼中的苏联板块对欧洲的渗透和威胁。当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就针锋相对,提出一个“莫洛托夫计划”,莫洛托夫是当时苏联的外长,所以这个计划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具体的载体就是1949年成立的一个叫做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独立于西方的,在苏联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体系,里边也有产业分工,也有协作。那么中国在一段时间里边是以观察员身份列席了经互会的会议。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中苏分道扬镳了,中国就不去了。当时中苏矛盾非常大,中国当时也批评苏联说你这个板块里边,你这个经互会里边实际上也是“中心-外围”关系,苏联处在中心,越南、朝鲜、古巴、罗马尼亚等等处在外围,中心剥削外围。现在回头看,可能我们的批评也有一点有失偏颇,苏联毫无疑问有大国主义的倾向,但事实上苏联得到好处不是太多,后来经互会某种意义上成为苏联难以承受的一个经济负担。

1964年,经互会执行委员会会议


微信公众号年审认证:步骤与常见问题
为什么我的DNF账号被追封?追封原理及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