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
3. 颐和园
与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颐和园门票:30元/张(旺季),20元/张(淡季),有半价票。
颐和园联票:60元/张(旺季),50元/张(淡季),有半价票。
1、联票包括门票和园中园门票 (园中园包括文昌院、德和园、佛香阁和苏州街)。
2、门票和联票均有优惠票,优惠门票:15元。
4. **泰安泰山景区**: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具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登山线
泰山具有极其美丽壮观的自然风景,其主要特点为雄、奇、险、秀、幽、奥等。泰山巍峨,雄奇,沉浑,峻秀的自然景观常令世人慨叹,更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相结合的游览胜地。
泰山常规的是四条线:
1.第一条:最经典的红门路徒步中线,其实是中线登封御道。
岱庙—红门—岱顶这条古老的传统线路。
2.第二条是坐汽车上山的环山公路线,也可以徒步爬山。
天外村(天地广场)—环山路—竹林寺—黄溪河水库—中天门—南天门—玉皇顶
3.第三条是从西北侧山口进,也就是是桃花源入口,为环山公路,也可徒步爬山。
桃花峪入口—环山公路—彩石溪—赤磷鱼保护区—桃花源索道—南天门—玉皇顶
4.第四条是东北侧山口方向,一般说是天烛峰,也就是后山。
5. **杭州西湖风景区**:
西湖以其自然美景和文化历史而著名。
轶事传说
西湖自古以来便流传着《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苏小小》等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白娘子被压雷峰塔”等情节与西湖十景有着联系。
相传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
6. **渭南华阴市华山景区**:
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以其险峻的山路和美丽的景色而闻名。
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华山是中国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的道教高人。
7. **晋中平遥古城景区**
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级城市之一。
主要景点
天吉祥博物馆
古民居博览苑
中国商会博物馆
珍奇报纸陈列馆
百川通晋商博物馆
平遥汇武林陈列馆
协同庆钱庄博物馆
同兴公镖局博物馆
8. **拉萨布达拉宫景区**:
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
在布达拉宫参观需要遵循所有藏传佛教的禁忌,例如不能戴帽,不能拍照(指进入宫殿以后,宫殿外可以拍一些“外景”),不能踩踏门槛等等。
所有游客都需在1小时内完成参观,因此在宫殿内任何地方都不允许停留,参观结束后从布达拉宫西门出来,经后山下山坡到可以走到布达拉宫正门来。
购票须知:布达拉宫实行预售与限售结合的卖票制,每天参观人数限制2300人(散客票约700张),每天下午5时后预售次日以后门票,每人限买4张,必须提前一天排队领取购票凭证,而且必须提供身份证号码,根据排队的先后,购票证上标明次日的参观时间,在布达拉宫的正大门持身份证购买门票进入。
2023年4月28日,布达拉宫管理处发布通告,从5月1日起布达拉宫执行旺季票价,即200元/人次,开放时间提前至上午9点,15:40停止入宫。
2023年7月24日起,布达拉宫开放时间调整为08﹕30—17:00(17:00为最后一批观众入宫参观时间)。
9. **九寨沟景区**:以其多彩的湖泊、瀑布和雪山而闻名。
特色小吃
九寨沟的特色小吃有藏式小火锅、烤肠、凉拌核桃花、九寨菌煲、天麻乳鸽盅、洋芋糍粑、烤全羊、手扒牛排、九寨柿饼、九寨酸菜面等。
10. **阿勒泰布尔津县喀纳斯景区**:
喀纳斯湖以其神秘的水怪传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著名。
湖怪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成吉思汗西征,途经喀纳斯湖,见到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决定在这里暂住时日,休整人马。成吉思汗喝了湖水,觉得特别解渴,就问手下将领这是什么水。有一位聪明的将领答道:“这是喀纳乌斯(蒙古语是可汗之水的意思)。”众将士便齐声答道:“这是可汗之水。”成吉思汗说:“那就把这个湖叫作喀纳乌斯。”于是在图瓦人的传说里,他们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成吉思汗驾崩之后,遗体就沉在喀纳斯湖中,图瓦人作为当年成吉思汗的亲兵,就留在喀纳斯湖中,世代守卫王陵。“湖怪”就是保卫成吉思汗亡灵不受侵犯的“湖圣”。
这些景点不仅展现了中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提供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旅游体验。由于旅游热点可能会随时间而变化,建议在出行前查看最新的旅游资讯和景点排名。
去年,这些景点,你都去了吗?
今年,这些景点,你要去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