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的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原文正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用部 )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乃定切,音佞。《說文》:所願也。【徐曰】甯猶寧也 —— 今俗言寧可如此爲甯可如此。

义又,姓。

义又,邑名。《春秋・僖七年》:公會齊侯、宋公、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于甯母。【註】高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左傳・文五年》:晉陽處父聘于衞,反過甯,甯嬴從之。【註】甯,晉邑,汲郡修武縣也。《水經注》:武王伐紂,勒兵于甯,更名甯曰修武。

音又,《集韻》、《韻會》:囊丁切;《正韻》:奴經切,𡘋與寧同。《前漢・郊祀歌》:周流常羊思所幷,穰穰復正直往甯。【註】言獲福既多,歸於正道,克當往日所願。又,〈王莽傳〉:永以康甯。

索引武英殿刻本: 第1806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756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709頁,第8字

注解〔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用部。

〔甯〕字是多音字,拼音是níng、nìng,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𫲽、用,五行属金。

〔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níng] ⑴ 願、盼望。通“寧”。㈡ [nìng] ⑴ 姓。如周代有甯越。

甯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甯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黑曜石是哪里产的
颐和园长廊画赏析——邀月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