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海康威视 与华为安防的异同?安防龙头厂有其面向碎片化市场的优势积累。 海康威视 从传统安防大厂出发,定义智能安...

来源:雪球App,作者: TMT研究-爱好者,(https://xueqiu.com/9231373161/132179832)

如何看待海康威视与华为安防的异同?

安防龙头厂有其面向碎片化市场的优势积累。海康威视从传统安防大厂出发,定义智能安防为“AI Cloud”架构;华为从ICT强者进入,定义安防为“平台+AI+生态”。实质上,两者也有很多共同点,海康推动边缘智能,华为推动高端软件定义摄像头;海康发布AI开放平台,华为也有AI开放平台。我们认为,不同点在于,海康更强调安防特有的碎片化特点,针对PBG和EBG开拓数据分析市场;华为更强调平台智能化,重点针对政府市场,只做摄像头和平台,不做应用。

海康:从AI Cloud到物信融合,推出AI开放平台

从硬件到架构,从架构到数据平台,海康推动安防AI不断进步。海康威视2016年开始布局AI产品,2017年提出AI Cloud架构,2018年进一步提出物信融合。海康威视将AI Cloud的数据架构概括为物信融合,即支持跨智能物联网和信息网的资源治理、数据治理、数据融合、数据服务与数据应用。海康威视 AI Cloud 物信融合数据平台的主要能力可以概括为:横向跨网融合、纵向跨层汇聚、双网三类应用和保障数据安全。

围绕AI Cloud架构,构建立体化智能服务体系。以智能化产品体系和解决方案建设为战略方向,围绕AI Cloud架构,完成了边缘节点、边缘域、云中心的核心产品布局,开发了大量的行业智慧应用方案,遵循“边缘感知、按需汇聚、多层认知、分级应用”理念,将AI注入到产品和解决方案。

海康威视AI Cloud包括边、域、云三级架构,赋能前端、层层分析。简单理解“边”一般意义指前端摄像头,主要负责感知和初步的分析,通过不断提升摄像机性能获取更高解析度、更全面的原始视频数据,并及时进行初步分析。“域”指智能DVR、NVR等机房里的设备,能够对前端传输、存储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云”指云中心,基于高密度GPU及其他AI芯片等算力,在AI算法中进行深度训练和推测。海康的架构中,边缘节点和边缘域完成感知,边缘域和云中心完成认知,这过程数据并非全部汇聚到云中心分析,而是层层分析,按需汇聚。

强调边缘智能,将AI算力注入边缘。通过与华为和阿里对比,海康AI Cloud实际侧重落地的是边缘智能,即海康威视所提“将AI算力注入边缘,赋能边缘智能是大势所趋”。视频数据量大、冗余信息多、持续录制的特性,决定了难以将所有数据汇聚于云端计算。通过赋能前端,将人脸识别算法前置,提升视频处理的及时性,并降低带宽负荷和存储成本。

海康威视不断深化和完成边缘节点、边缘域、云中心等“AI cloud”硬件布局。边缘节点的产品包括深眸、神捕、明眸以及一系列卡口相机、人脸抓拍相机等,可以分为全智能、全结构化、专用智能、泛智能、轻智能等不同级别。边缘域产品包括猎鹰、刀锋、脸谱、深思、超脑等产品,以及智能接入网管、智能NVR、融合存储、智能应用平台、算法调度平台等新成员,可以实现视频结构化、人脸分析、车辆分析、行为分析、模型对比等功能。云中心的产品线包括深思、通用GPU服务器、X86服务器、存储、云中心管理调度平台、大俗护具资源平台、综合应用平台等。

2018年,海康威视提出了AI开放平台,以满足智能应用场景化、碎片化所需要的开放融合需求。AI开放平台可以帮助零算法基础的客户开发自己行业的智能算法,并且帮助广大AI从业者拥有自己IDE智能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海康威视的开放体系包括:1)海康设备操作系统,提供设备的各项基础能力,包括图像处理、编解码、存储、传输等能力;2)集成开发套件,它基于容器技术开放了设备的AI计算资源,使用户可以在产品上集成自有算法;3)云端提供多种配套服务,包括编译环境、测试环境,应用商店和授权工具。

AI产品以解决方案形式呈现,AI项目已经陆续落地。海康的AI硬件产品与软件结合后以解决方案形式呈现,完整的产品线更是满足客户细分的需求。在行业应用层面,海康威视已开启AI Cloud+行业解决方案的应用,AI项目已经陆续落地全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域,为应急指挥、民生服务、城市运营、交通管理、商业决策等领域提供AI解决方案服务。

华为安防:“2+4+N”与“平台+AI+生态”

华为安防业务从三级部门提升至二级部门,在企业BG之下,是公司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华为在2017年聚焦投入安防,2018年发布了视频云+软件定义摄像头架构,2019年进一步提出“2+4+N”。

2019年华为“2+4+N”智能安防业务战略:基于鲲鹏和昇腾“2大系列芯片”,以真数据、真智能、真开放、真安全等“4真”跨越产业发展鸿沟,并携手“N家生态伙伴”让智能安防走向各行各业。通过“2+4+N”战略,华为将跨越高清到智能的鸿沟,改变单视频管理、算力稀缺且昂贵的现状,实现多维感知、普惠AI和价值再造,构建“平台+AI+生态”。

华为基于ICT领域的丰富经验、超大规模联网能力以及高效智能分析能力,推出了视频云概念。随着安防行业与云计算、大数据、通讯技术、物联网等ICT技术结合越来越紧密,华为具备较好的ICT基础,能够较好地对安防行业进行顶层设计,搭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业务架构。作为一家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商,华为还能提供服务器、存储、路由器、摄像头等ICT基础产品,支持平台软件。

“软件定义”安防,五星摄像头覆盖全面

提出云+软件定义摄像机(SDC)新方案,重塑行业。可实现实时特征提取,实时比对,就近二次解析、特征检索,本地业务快速闭环,全云共享,跨域协同。华为提出软件定义安防,一是可以使产品从单一功能变成多应用聚合的平台;二是可以通过GPU虚拟调度做各种算法的计算基础资源分配。这些摄像头可以通过软件升级,进行功能迭代。“软件定义”安防,也可能意味着较强的硬件支撑、通用型产品,意味着在性价比方面的妥协。

软件定义安防打造高端摄像机,形成覆盖全面的五星摄像头系列。华为在2017年决定在视频监控产品线重兵投入,自研摄像头。在2018年逐步发布“五星”系列新品摄像机,包括星像(8款人员结构化摄像机)、星驰(8款车辆结构化摄像机)、星盾(4款电警卡口)、星辰(8款态势感知摄像机)、星图(2款机非人结构化摄像机)。截止目前,华为已经推出了140余款“五星”系列摄像机, 2019华为将继续推出近百款新品,与视频云平台配合可覆盖专业人像、车辆、电子警察等超过90%的智能安防应用场景。

软件定义摄像头算法江大,并且可以实现“1拖N”功能。软件定义消除了传统摄像机以硬件为核心而产生的应用痛点和局限性,加载了不同算法的软件定义摄像机不仅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可以自主学习,借助算法商店能够在线升级;软件定义摄像机可以实现灵活组网,具有社会属性,实现互助式进化,即协同与算力共享。SDC搭载业界最强算力的AI芯片,高密度人像抓拍准确率在95%以上,智能1拖N实现多机智慧共享等创新功能,并且具备“按需定义、分层智能、持续演进”的核心特性。

SDC的三个核心标准:拥有“专业AI芯片、开放的摄像机OS、丰富的算法和应用生态”。这是新一代摄像机区别于传统摄像机的根本。(1)开放的摄像机OS:基于容器架构,打造业界首创摄像机OS,解耦摄像机软硬件功能,奠定摄像机软件定义化的基础。(2)专业AI芯:推出了为人工智能而生,专注机器视觉的AI芯片——NPU,相比于CPU,计算能力提升25倍,可支撑万亿级计算视觉处理。(3)丰富的算法和应用生态:建立起算法、应用丰富的摄像机商城,摄像机更新加载算法、应用如手机在Store下载APP一样简单。比如某市大规模绿色能源车上路,以往要更换新卡口摄像机,现在只需要在办公室移动鼠标,算法直接加载,业务不中断。

华为提供云和平台服务,聚焦黑土地

视频云技术是华为明确的战略方向。华为发布视频云、智能数据平台和智能指挥平台等,为客户提供更多、更自主的选择。华为的视频云平台CloudIVS系列产品可实现视频图像接入、存储转发、视频图像分析、特征检索等功能。可实时特征提取,实时比对,就近二次解析、特征检索,实现本地业务快速闭环,全云共享,跨域协同。

视频云+轻量云,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全景图服务。华为CloudIVS视频云解决方案,具有云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2018年,华为还发布了“轻快灵巧”的轻量云解决方案CloudIVS Lite,将智能延伸到边缘,与华为智能视频云解决方案全景图结合,形成业务闭环。

携手众多合作伙伴,构建合作生态。2017年9月,华为携手东方网力、高新兴、易华录、商汤科技、依图科技等公司成立中国平安城市视频云合作伙伴开放联盟。华为CloudIVS视频监控是兼容各类生态伙伴的算法和应用的开放型云平台,合作对象包括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伙伴和应用伙伴。在2018年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中,华为携手众多合作伙伴,基于华为CloudIVS视频监控云,共同发布了面向平安城市公共安全视频多应用领域的联合解决方案。

聚焦黑土地,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保障合作伙伴利益空间。华为公司定位于IC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商,坚持平台+生态以及Huawei Inside的理念。在产品侧,华为“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华为立足于做好基础的支撑平台,由合作伙伴来提供更贴近客户的业务系统,构筑伙伴自身的独特价值,让专业ISV的各类视频应用百花齐放。在市场侧,华为强调与合作伙伴共享商机,华为智能安防提供更优质更完善的解决方案,让合作伙伴更快的匹配客户需求,更好的服务客户。

算力:全球领先的智能芯片是其SDC和视频云的基础

华为海思在IPC、NCR、DVR市占率都比较高,其3516C/3516A/3519等系列芯片受到广泛使用,针对智能视频,2018年推出3559AV芯片,具备四核处理器,能支持4T算力。2019年,海思针对AI前端发布超高算力低功耗AI芯片的昇腾310,具备超强AI算力,单芯片支持16TOPS(INT8),仅需8w功耗。基于超强算力,AI得以普惠:智能摄像机代理(1拖N)技术实现摄像机超强算力协同共享,支撑存量普通数字摄像机快速智能化改造。华为拟在2019年继续发布多款AI芯片,覆盖0.5T到16T,形成了全栈AI解决方案。

基于强大的AI芯片,构建视频云和SDC。华为发布了基于昇腾310和鲲鹏920的HoloSens IVS3800智能视频云平台和基于昇腾310的HoloSens SDC摄像机,实现更强的软件定义高端智能摄像机以及视频云解决方案,使其端到端安防解决方案更加完善、丰富和智能。

盈利预测与估值

安防行业位于历史估值中枢偏下,安防龙头估值相对较低。从静态估值的角度,对应18年净利润海康PE为25倍,大华为19倍。A股安防行业历史PE-TTM平均估值为37倍,目前为30倍左右,位于中枢偏下。我们统计的17家A股安防标的市值加权平均PE-TTM估值,估值波动主要在30倍至45倍之间,只有18Q4以来这一次下跌持续突破至22倍的新低。以PE-TTM估值,当前的海康25.2倍,大华18倍。

我们预计,海康威视2019~2021年收入增速分别为21.2%/20.2%/20.4%,整体毛利率分别为45.2%/45.1%/44.8%。假设依据如下:

预计2019~2021年前端产品收入增速15.7%/18.7%/18.2%,毛利率分别为50.7%/50.0%/50.0%。

预计2019~2021年后端产品收入增速14.1%/13.2%/20.4%,毛利率分别为48.5%/48.0%/48.0%。

预计2019~2021年中心控制设备收入增速23.4%/23.5%/20.1%,毛利率分别为55.8%/57.6%/57.0%。

预计2019~2021年其他创新业务收入增速59.4%/46.7%/40.7%,毛利率分别为46.5%/49.0%/49.0%。

预计2019~2021年智能家居收入增速50.3%/36.5%/35.0%,毛利率分别为33.1%/29.6%/26.7%。

其他部分收入和毛利率假设如下表。

海康威视是国内安防龙头企业,在AI升级时引领行业发展,打开物信融合、数据分析蓝海市场。我们预计,随着2019Q3行业需求逐渐回暖,AI升级持续加速,海康有望持续受益于龙头地位的竞争优势。我们预计,2019~2021年公司收入增速分别为21.2%/20.2%/20.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159/194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国内需求不确定性:国内安防市场规模在18H2下滑,在19Q2逐渐回暖,但仍然面临着宏观经济、下游需求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

贸易关系影响不确定性:国内安防龙头在全球布局,供应链体系、市场布局都是全球化趋势,会受贸易关系扰动而影响。

安防AI推进不及预期:行业存在AI升级趋势,但由于成本、使用效果等制约,行业升级进度可能不及预期。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把时间交给阅读分析师郑震湘 分析师执业编号S0680518120002

具体分析详见国盛证券研究所2019年8月20日发布的《海康威视:安防龙头强者愈强,AI升级打开蓝海市场》报告


对称矩阵
卫星通联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