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华岛之战——上万军民的哀嚎,被遮掩在“宁远大捷”的欢呼声中

天启三年,孙承宗出关巡视,专门视察了觉华岛。视察之后,他给皇帝的奏报中称:

觉华岛盖东西中逵,水陆要津。岛去岸十八里,可屯登岸之兵;田可耕者六百顷,居人种可十之三,因水风之力,用无方之威,固智者所必争也...失辽左必不能守榆关,失觉华、宁远必不能守辽左

这份奏折不但说明觉华岛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还强调了其进可攻、退可守的得天优势,况且觉华岛上既有良田可耕,还可作为屯兵之地,故而,战略位置十分显赫。因此,从孙承宗替代王在晋经略辽东开始,就始终将觉华岛并入“关宁防线”范围,进行规划和部署

防范于未然,孙承宗打造水师捍卫觉华岛

其实,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虽然历代皇帝开始怠政,但朝廷对觉华岛的投入却从未放松,有了这样的基础,孙承宗对觉华岛的打造就发出顺利。

众所周知,到了明朝后期,辽东始终是朝廷的心头大患,而国家军队的重点也都放在了辽东,因此,辽东储备了大量的粮草军械,为了防止这些战备物资落入蒙古或女真之手,要么集中在坚城,要么储存在海岛。在这个战略方向的带动下,芝麻湾、觉华岛等海上岛屿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后来随着辽东局势的严峻,明朝在觉华岛上修建了一座长500米、宽250米、墙高10米、底宽6米的屯粮城。觉华岛囤积的粮料,既有来自天津的漕运米,也有从辽西征收的屯田粮

广宁失守后,明朝军队龟缩于山海关内,后金军一鼓作气拿下了锦州、右屯卫等关外40余堡,共抢走粮食50万石,而此时,觉华岛内的粮食储备也已经达到20万石之多。这么大的储备库,对后金的吸引力绝对不容小觑。早在天启二年,兵部尚书杨嗣昌就据实上奏,表达了对觉华岛的忧虑:

连日广宁警报频频,臣部心切忧惧。右屯卫积粮八十万石,觉华岛亦积二十万石,恐引贼伺。今边烽过河,我兵不利,百万粮草恐尽弃于敌,则此中原百万膏髓涂地,饷臣百万心血东流

从杨嗣昌的奏折中我们可以看出,右屯卫和觉华岛的屯粮达百万石之多,这是朝廷多年的积累,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可是,怕什么来什么,右屯卫被后金洗劫一空,只剩下觉华岛了,因此,保证觉华岛的安全就显得迫在眉睫

广宁失陷之前,只有游记将军金冠率领少数水兵镇守觉华岛。广宁沦陷,孙承宗到来,立即加大觉华岛上的防御工事,并调游击将军祖大寿进驻觉华岛。除了保障岛屿安全之外,还招兵买马、扩建水师。后来考虑到努尔哈赤的进攻重点在宁远,孙承宗又将祖大寿调往宁远协助袁崇焕

经过孙承宗的一番打造,觉华岛在战前的官兵数量达到近8000人,商民也有7000人之众

兵不厌诈,努尔哈赤弃宁远、攻觉华

宁远之战,面对坚固的宁远城和火炮犀利的袁崇焕,努尔哈赤久攻不下,还损兵折将,“战无不胜”的战绩遭到终结,他怒火中烧,就下令后金军全力攻打觉华岛。

觉华岛就没有防备吗?不,觉华岛悬浮于海上,当时的后金军并没有水师。若在平时,即便后金去攻,觉华岛的水师也足能应对,可此时乃是寒冬,水面结冰,这给了后金一个大好时机。后金意识到这一点,觉华岛守军也意识到这点,参将姚与贤为了加强防御,命守岛官兵沿岛凿开一道长达7公里的冰壕,为的就是防止后金骑兵突然入侵。可是天气太冷了,究竟冷到什么程度?史料中有云:

明守岛官兵日夜穿冰,兵皆堕指。然天气严寒,冰壕穿而复合

也就是说,守岛官兵为了挖冰壕,手指几乎都要冻掉,但是,挖出的冰壕很快就再次结冰了。由此可见,天气因素对觉华岛的影响实在太大

袁崇焕为什么没有解救觉华岛呢?一方面,努尔哈赤并未停止对宁远的进攻,虽然只是小股兵力,但袁崇焕怕其中有诈,不敢轻易出城;另一方面,袁崇焕也得到了“沿海凿冰”的消息,认为以骑兵为主的后金军很难进入觉华岛。这也就错失了支援觉华岛的时机;

还有一个原因值得重视,那就是觉华岛是座浮岛,四面环水,岛上守军以水兵为主,若论水战,后金不行;然而一旦兵戎相见,水兵哪里是骑兵的对手,更何况面对的还是彪悍的八旗军。即便如此,守岛官兵也没有任何退缩,当后金军逼近觉华岛时,守岛将领王锡斧、季世登、吴国勋、姚与贤等人依然率众拼死抵抗,最后全部战死。当时游击将军金冠刚刚去世,他的儿子金世林乃武举人出身,带了200人来接他灵柩回乡,恰逢后金来袭,于是,就迅速投入到抵抗中去,最后也无一生还

觉华岛失陷之后岛上官民有多惨?看看当时总督王之臣的奏折:

兵将俱死以殉,粮料八万二千余及营房、民舍皆被焚毁。觉华岛兵将丧者七千有余,商民男妇尽遭屠戮

岛上惨状可想而知。

觉华岛一战发生在天启六年,而此时的后金依然秉承着“屠城”的恶习,将妇孺老幼屠杀殆尽。有些人都以“十三幅铠甲起兵”为出发点赞美努尔哈赤,其实,在我看来,努尔哈赤终其一生也只是一个“酋长”,因为努尔哈赤时期的后金在扩张过程中除了残暴,还是残暴,他远配不上“战略家”的称呼。

尾声

宁远一战和觉华岛一战几乎同时发生,虽然宁远一战是明朝与后金正面交锋中的首次大捷,但觉华岛的丢失也让明朝在辽东地区失去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这又使明朝陷入“加赋、加税”的恶性循环,将本就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长远来看,觉华岛的失守,何尝不是明朝灭亡的一个根源呢?

在对觉华岛一战的反思中,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觉华岛守军的最高将领也无非是游击将军,别说总兵、副将,连个参将都没有。朝廷没看出来可以理解,毕竟他们看出来的事不多,可孙承宗和袁崇焕难道都没看出来吗?还是说,他们将觉华岛的安全都寄托于四面环海的“天险”呢?这难道不是他们的一大失误吗?

觉华岛和宁远城有着同样重要的战略意义,又几乎同时发生,可为什么觉华岛的惨败没能引起太大的波动呢?也许,大明太需要一场胜利来宽慰所有人紧绷的神经了,哪怕是自欺欺人,哪怕是有所隐瞒。于是,觉华岛沦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被一笔带过,而觉华岛上万军民的哀嚎也被“宁远大捷”的欢呼声给彻底掩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北京燕城苑小区怎么样?燕城苑小区价格走势及交通配套如何
富二代扎堆、奖金1亿的电竞,竟然不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