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50至1950年的400年间,在中国有超过三万名外国基督徒同工。如今已经建立一个中国历史基督教资料库(China Historical Christian Database, CHCD),记录并研究这些同工的身分、事奉的地点、事奉的对象、他们的事工内容及事奉时间,以及他们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这项计划始于2018年,2.0版预定于今年推出。
资料可在创用CC授权条款的规范下,供学者和大众使用。研究人员已经开始使用它来思考各种问题:
‧宣教和宣教士如何成为当代世界基础中的核心角色?
‧基督教如何跨越文化、语言或经济边界,完成传递?
‧在基督教宣教和转化当中,妇女扮演什么角色?
‧一胎化政策导致的性别不平衡是不是影响基督教快速兴起的因素之一?
计划主任Alex Mayfield表示,现在“人们可以真正地了解并具体看见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这是一段往往隐没于全世界许多人眼中的历史。”
投入这项事工的Joseph Ho表示:“这真的是一个跨国计划。不只是宣教士前去中国,中国的想法也回馈到欧洲和世界的其他地方,以全球化的方式将世界连结在一起。
对于近数十年来,基督教如何在中国以高于世上其他任何一处的速度成长,学者一直感到迷惑。单以数字而言,基督徒就从约一百万成长到约1亿人。有些估计的人数更多。他们希望这笔巨大的资料能够有助于解释这个基督教大幅成长的现象是如何发生,以及为何发生。
CHCD由波士顿大学的全球基督教及宣教中心(Center for Global Christianity and Mission)主持,计划背后有三位神学家担任主要推动者:Eugenio Menegon、Daryl Ireland以及Alex Mayfield。这个资料库是在四块大陆上大规模合作的成果,包括超过30位研究人员,并有超过一百位学生协助将来自文献、宣教机构、大学和博物馆等来源的资料数位化并完成输入。中国的大学和研究人员也协助进行这项获得多笔资金支持的工作。资料来自所有宗派,甚至毛泽东本人也因为他早期在YMCA的工作而收录在资料库中。这项计划的巨大规模令人咂舌。
完美的记录保存,以及这些基督徒同工的大量书信往来,为这个计划提供极大的帮助,但是校对来自不同语言和方言、中文和外文的资料是一件很具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在地名的拼字上更是如此。
它呈现出一幅图画,说明中国如何受到耶稣基督门徒的祝福。到目前为止,CHCH记录了:
4564处宣教
207间教会
528间医院
25个医疗训练机构
70间大学及高等教育机构
137间学校
7间孤儿院和1个儿童基金
为失明者提供的10间学校和2间孤儿院
4家疗养院
37间痲疯病照顾/养护之家
11家药房㕿3家诊所
2处妇女之家
在收集更多资料、完成数位化并输入资料库后,其资讯在回答提出的问题时,会越来越有效率。基督教著作、历史照片、影相片段、事件,甚至签名和宣教海报都在收集之列。在机构里工作的中国人也会收纳在资料库中,但是在这段时间里信主的中国人姓名不在这个计划的范围内。CHCD的网址为 https://data.chcdatabase.com,使用网页顶端的Search、Map和 Network等选项进行浏览。
代祷事项:
为神差派到中国的工人向神献上感谢。求神差遣更多工人。
赞美神对所有中国人的大爱。
求主使宣教士(往往在泪水中)撒下的种子能够发芽并结出好果子。
求主使中国历史基督教资料库能够被用来建立教会。求主保守它不致被滥用。
为现在仍留在中国的同工祷告,也为已经被迫离开的同工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