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保课堂|以案说险:树立正确消费观,拒绝非法“校园贷”

近年来,一些不法网贷平台瞄准大学生群体,利用部分学生爱慕虚荣、涉世未深,缺乏判断能力等特点,以办理快、门槛低、额度高、利率低等为噱头,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盲目借贷,使部分学生陷入“校园贷”泥潭,严重的甚至面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高额还款。种种隐蔽形式的非法“校园贷”,严重损害广大学生切身利益。

【案例介绍】

来自县城的小娟今年十八岁,刚刚步入大学生活,家里每月给他2000元生活费,这笔钱虽不多,但对于在校园生活的日常开销,也完全能满足。最近,小娟结交了一个富二代好朋友,两个女孩经常逛街、购物、高消费。家里给的每月2000块的生活费,很快就捉襟见肘。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娟点击了一条“学生借贷”广告,于是她与非法借贷机构的张哥互加了微信,咨询借钱。对方告诉小娟,凭身份证签订合同就可以借款2000元,第二个月归还,如果把银行卡出借,可以办理分期还款,如果能向其他同学借到更多的银行卡,还可以抵扣部分借款。小娟动心了,约张哥见面,正准备出借自己银行卡、签署借款合同的时候,警察及时出现,阻止这次交易。

【案例分析】

本案中,小娟遭遇了非法“校园贷”。此次案例中不法分子会利用大学生群体社会认知能力不足,防范心理弱的特点,他们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不文明催收等不合规的手段,诱导学生过度借贷和高息负债、甚至骗取学生银行卡。

非法“校园贷”有培训贷、刷单贷、裸条贷、传销贷、多头贷、美容贷等等。贷款利率高,借款利率普遍在10%-25%之间,有的年化利率甚至高达70%以上。他们还设置贷款陷阱,贷后采用骚扰、恐吓、威胁甚至暴力等手段催收欠款。

【风险提示】

一、从消费观念上看,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在校学生应增加法律意识,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量力而行、合理计划,杜绝超前消费。

二、从法律意识上看:要主动抵制各种违法违规活动。不参与、不宣传“校园贷”违规违法活动;不煽动、不胁迫他人在“校园贷”中借款;不张贴、不转发“校园贷”违规违法信息;不冒用、不顶替他人身份进行校园贷款。

三、从业务办理上看: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或渠道办理。如有借款等需求,如果实在需要贷款,一定要和家长商量好再做决定,可选择生源地国家、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或到正规银行机构、信用社机构办理贷款,并且要仔细阅读贷款合同,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问清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四、从消费维权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上看:要注意留存证据。如遇胁迫催收或已陷入非法“校园贷”陷阱,要及时保留合同、聊天记录、催收信息等证据线索,立即向学校或公安机关等单位求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英雄联盟》蓝色精粹商店q版头像介绍
《碧蓝航线》高雄获取途径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