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出自先秦佚名的《棫朴》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棫树朴树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周王气度美无伦,群臣簇拥左右跟。周王气度美无伦,左右群臣璋瓒捧。手捧璋瓒仪容壮,国士得体是贤俊。船行泾河波声碎,众人举桨齐划水。周王出发去远征,六军前进紧相随。宽广银河漫无边,光带灿烂贯高天。万寿无疆我周王,培养人材谋虑全。琢磨良材刻纹花,如金如玉品质佳。勤勉不已我周王,统治天下理国家。
注释芃(péng)芃:植物茂盛貌。棫(yù)朴:棫,白桵(ruǐ);朴,枹(bāo)木,二者均为灌木名。槱(yǒu):聚积木柴以备燃烧。济(jǐ)济:美好貌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关于此诗的主旨,历代学者看法很不一致,主要有两种意见。《毛诗序》云:“文王能官人也。”“官人”语出《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意谓善于选取人才并授以适当官职。而姚际恒《诗经通论》则曰:“此言文王能作士也。小序谓‘文王能官人’,差些,盖袭《左传》释《卷耳》之说。”“作士”一语直接取自此诗的“遐不作人”。孔颖达疏:“作人者,变旧造新之辞。”朱熹《诗集传》:“作人,谓变化鼓舞之也。”概而言之,即为培育造就人才及鼓舞振作人心。其实这两种意见并无大异,小序着眼的是前三章,故得出“官人”的结论,姚氏着眼的是后二章,故得出“作士”的结论。“官人”也罢,“作士”也罢,都离不开周王的盛德。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是《大雅》的第四篇,与前三篇一样,也是赞美周王的作品。但赞美的究竟是哪一位,却不像前三篇那样具体有所指,只是因为诗中提到“周王寿考”,而传说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所以历来认为非文王莫属。
参考资料:完善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28-531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
3、
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
简析
《棫朴》是一首四言诗,这是歌颂周文王郊祭天神后领兵伐崇的诗。全诗五章,前三章是以众望所归来烘托周王的话,后两章转为直接的歌颂,歌颂周文王仪态端庄,用人得当,征伐诸侯,治理四方。此诗除第二章外,其余四章均以兴为发端,这在《大雅》中是罕见的。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6742篇诗文 ► 8612条名句
完善
猜您喜欢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左传·僖公·僖公十四年》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
——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
——《战国策·赵四·秦攻魏取宁邑》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二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世说新语·容止》
被盖千层厚,不如肉挨肉。
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辞者嗜其利。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
——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此已然之验也。
——《文心雕龙·附会》